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名单里,
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及执导、
胡歌领衔主演的电影《不虚此行》,
格外引人瞩目。
曹保平导演
在影迷圈子里被称为“影帝制造机”,
执导的《烈日灼心》
就曾经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
创造了“三黄蛋影帝”的奇迹。
这也一直为影迷们津津乐道。
有了这样的监制“加持”,
好像所有人都在期待,
胡歌能够在今年的金爵奖有所斩获,
“不虚此行”。
近日,
《不虚此行》剧组也整整齐齐和媒体见面。
胡歌和吴磊并肩而坐,
仿佛“梅长苏”和“飞流”重现,
哥俩有说有笑。
但在第三次合作的《不虚此行》之中,
两人的关系却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片中,胡歌饰演的闻善
是一个转行为别人写悼词的“掉队编剧”,
吴磊饰演的“小尹”则是闻善创造出来的角色。
胡歌坦言:
“闻善和小尹的关系,
就像刘迦茵导演和闻善的关系吧。
闻善是导演创造出来的,
小尹是闻善创造出来的。”
此话一出,逗得导演也笑了起来,
“但是小尹和闻善在同一个时空出现的时候,
小尹更像是另一个闻善,
仿佛闻善在和镜中的、内心的自己对话。”
胡歌表示,在闻善的生活中,
除了白客饰演的潘聪聪,
没有别的朋友,多数时间是个倾听者,
但闻善自己想要吐露心声时,
小尹便成了闻善唯一的交流对象。
饰演小尹的吴磊则表示:
“小尹和很多年轻人一样,
需要‘被完善’,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
去寻求更好的出路。”
片中小尹不断要求闻善“完善”自己,
同样也是闻善对自己人生追求的映射。
回忆起拍摄《不虚此行》的心路历程,
胡歌犹如一个说书者,
将一切娓娓道来。
“我们这个戏是2022年3月7日开机的,
我和导演是2021年7月13日加上的微信。
那之前,我已经看完剧本,
曹保平老师发给我的。
看完剧本,我的第一个感受是‘非常幸运’,
我觉得非常幸运可以看到这个剧本。
特别幸运,最终我成了闻善。”
片中的闻善,
在殡仪馆寻找灵感,
为素不相识的人概括、诉说他们的人生。
“写悼词”这个职业,
在很多人印象里,
好像都“应该”避之不及,
但在接触到这个角色之后,
胡歌也有了新的感悟:
“写悼词这个工作,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其实它的开始并不是在闻善提笔写下第一个字,
结束也并不是在追悼会上把悼词念完的那一刻。
工作的开始是在写悼词之前,
是在倾听,在交流。
我觉得无论是对逝者,
还是对逝者亲人来说,
都是在完成人生拼图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每个普通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这个角色,
温暖、治愈了胡歌。
“这部电影后劲很大。
虽然拍完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但是我刚才进入电影院,
跟大家一起看字幕的时候,
依然非常感动。
字幕里有一些工作人员,
曾经和我们一起工作过,
他们已经不在了,
但是我希望因为参与了这样一部电影,
他们的人生也是‘不虚此行’的。”
为了一整部影片付出了许多的主创们,
怀着满满的诚意,
呈现了这样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故事。
也祝愿他们,
能够在本届电影节中,
“不虚此行”。
撰文、摄影:大倩
原标题:《胡歌、吴磊三度合作!能否“不虚此行”?》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