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搜索   
 >>最新文章TOP10
·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
· 杭州空港通关协作机制创...
 >>点击排行TOP10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研究
论心理健康保护在缉私队伍建设中的运用
作者:刁立民 发布时间: 2013年11月18日 08:36:40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健康的心理一般是指一种内心世界平衡稳定、人格健全、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及其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心理健康应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等。

  具体来说,民警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七要”标准:要有正常的心理过程和积极的情感;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较强的自信心;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冷静和稳定的情绪;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要有对周围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控制能力;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前,“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随着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执法环境日益复杂,缉私民警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大。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对民警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近年来,地方公安机关民警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工作失误甚至犯罪的情况逐渐增多,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因心理疾病自杀的报道也屡现报端,已经引起了中央和相关部门的重视。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年,公安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身心健康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民警心理健康保护的要求;2011年,公安部印发了《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规范》,进一步强调了心理健康保护在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年,中纪委下发了《关于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把心理健康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干部管理工作全过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继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中央对此项工作要求的一以贯之。从缉私队伍来看,民警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急待解决的课题,我局应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三、心理问题对缉私队伍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心理问题的危害

  民警的心理问题,是指民警的心理状态由于自身或者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所受到的影响,超出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范围,以致引发的某些反应与变化。民警心理问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民警的身体、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以至整个队伍造成不良影响,在工作和生活中领域均有反应。

  1.心理问题躯体化,导致心因性疾病。心因性疾病属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临床上表现为神经或神经系统为主的一组症候群,患者最大的特点是检查不出器质性变化,主观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符,即只有自觉症状而无阳性体征。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遇到心理压力而又无法排解时,就会以躯体不适来表现,但本人并不一定能意识得到。局人文关怀工作室在心理调研中发现,一些反复检查、治疗的患病民警中大部分属于此类情况。

  2.产生不良情绪,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高。2010年,在广东海关缉私警察心理调研中,通过国际通行的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测量显示,我局民警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均列省内7个海关末位。3年来,局人文关怀工作室持续开展上述三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比较分析,显示我局民警均有好转的趋势,焦虑发生率从2010年的27.8%下降到25.2 %,但仍略高于省内海关缉私警察的21.2%,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2%~5%;抑郁发生率从2010年的56.3%下降到55.9%,但仍高于省内海关缉私警察的47.9%,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15.1%~22.1%;睡眠障碍率从2010年的37.4%下降到29.3%,低于省内海关缉私警察的31.2%,其中,我局海缉民警改善情况尤为明显。经多方努力,上述指标虽有所改善,但在社会大环境下,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3.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价值感降低,离职倾向明显。当人的现实境遇与心理预期产生落差时,容易产生迷茫、焦虑甚至恐惧,心理上容易产生左右为难、患得患失的内耗。调研显示,我局民警在目睹、听闻关、局民警调离消息后,45%会心理产生波动,15%会质疑现有岗位与自己需求的匹配度,3%会强化离职决心并开始实施。

  4.导致行为偏差,产生人际关系冲突。心理问题易导致民警的行为发生偏差,继而波及工作和生活,产生家庭矛盾和同事冲突。3年来,我局各单位数例突发事件均与当事民警的人格特点与行为模式直接相关。而在婚姻情感中遭遇变故的民警主要困扰也是来自于心理上的创伤,需要心理支持和疏导才能走出阴霾,回到正轨。

  5.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对民警影响深远。业务一线民警的工作具有危险、艰苦、繁忙、高负荷等特点。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如遇到开枪、目睹血腥场面、民警伤亡、执法过错、违纪、遭受报复、社会舆论压力等危机事件,会有一个较强的心理应激,如不能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将伴随当事民警日后的工作生活,一旦遇到新的应激事件,极易引发二次创伤,引发心理危机,影响同科室民警情绪,削弱队伍战斗力和士气。

  (二)缉私警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1.缉私工作所具有的危险、艰苦、繁忙的特殊性质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⑴缉私工作具有高危险性。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对警察工作危险性的形象概括。相对于地方公安民警而言,缉私民警面临危险的频率相对较低,但随着我局缉私业务的不断发展,屡屡查获重大要案,近年来还连续查获特大系列毒品走私案,在办案过程中同样随时要置身危险的现场、时刻要应付不可预防的危急情况、面对各种暴力行为、面临负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刑事执法异常危险的特点决定了一线民警承受巨大心理负荷的必然性。

  ⑵缉私工作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警力紧张、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是我局民警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大多业务一线的民警在节假日也要奋战在岗位上。长时间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必然对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一些民警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亚健康境况。

  ⑶执法环境越发复杂,群众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警务工作的生命线。一些民警反映,现在部分群众对民警在执法中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不以为然,对民警执法不理解、不支持。个别人甚至指责刁难,恶意举报,使民警在执法时处于“弱势”,受气、挨打,受到不法侵害后往往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我局民警就曾在查办走私案的过程中遭遇不明真相群众的围攻,民警心目中昔日“崇高、光荣”的警察职业正面临变成“弱势群体”的危机。

  2.个人和家庭生活压力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⑴在个人需求方面存在心理受挫感。作为社会成员的缉私民警,和其他人一样,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于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成就动机还要高于一般人群。他们普遍面临晋职、待遇、进修充电、情感婚恋、养老、子女就学、还房贷等问题。这些个人需求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容易成为民警心中挥之不去、排之不掉的心理困扰,引发内在冲突。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如果民警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⑵对家庭易产生愧疚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的民警很多时候不能与家人相聚和分享生活,就是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有时也难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久而久之,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家庭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愧疚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⑴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职业状况与社会现实相比造成心理失衡。津补贴调整5年以来,我局民警收入状况与省、市其他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相比逐渐拉开距离,存在着较大反差,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民警心态失衡,降低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自信和价值感,自我认同和评价低,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及失眠等躯体症状。

  ⑵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来心理压力。民警接触的社会阴暗面较大、诱惑较多、人际关系较复杂。他们在抵御社会上“灯红酒绿”、“一切向钱看”、“攀比斗富”、“官二代”、“富二代”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的同时,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动摇,一旦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极易引发廉政风险。

  ⑶不客观的社会评价易演变成心理压力。警察是与社会各层面有广泛接触的职业,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微博时代,警察在工作甚至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在媒体和群众监督之下,其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评价与抨击,误会与谣传等等要远甚于其他职业。不客观的、欠公正的社会评价容易使民警产生挫败感,进而泛化成心理问题。

  4.自身因素是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本原因。

  ⑴身体、心理素质欠佳。高强度的工作量,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直接构成了威胁。如果民警身体素质不好,又缺少体育锻炼,加之缺乏自我调节方法,使民警做事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无法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焦虑与应激的状态之下,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⑵知识、能力缺陷。面对外部日趋复杂的缉私执法环境和内部高标准、高质量的执法要求和各项执法考核指标、系统,加之新《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新法规的出台带来的对民警执法意识、执法习惯和执法水平的挑战,如不能及时充电、更新,部分民警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将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将直接影响民警个人的职业发展,易诱发民警对前途的担忧,滋生焦虑、畏难情绪,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⑶人际交往能力差。在工作中,无论是与执法对象还是同事、队友,都需要民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八〇后”、“九〇后”自我意识强,对个人利益满足和个性张扬的需求明显增加,“独生子女”相对隔离的人际交往特点也逐渐显现,在与执法对象及同事的交往中,沟通难度增加。此外,民警8小时之外的压力间接影响工作质量、效率及同事关系。受社会大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局民警离婚率有上升趋势。而婚姻变故的深层次原因主要集中于夫妻沟通不畅、子女教育冲突、与长辈家庭成员矛盾等方面。当民警深陷家庭矛盾冲突之中时,难免会把负向的挫败感、低自我评价、无意义感以及愤怒、悲伤的情绪带到工作场所中来,将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影响与周围同事的关系。

  四、从保护民警心理健康角度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单位内部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1.各级领导应把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民警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出发点,在队伍管理中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加大从优待警力度,解决民警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咨询服务、心理行为训练和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心理工作体系,提升心理资本,激活内在动力,提高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⑴定期开展民警心理健康及队伍建设调研。每年组织全员心理测评和抽样调查,一方面,寻找正向线索,如同事间的信任和情感支持、家人的理解和鼓励等,宣传、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使用国际通行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自评量表,经分析比对,掌握不同时期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建立特殊人群档案,重点关注和辅导。

  ⑵加强民警心理训练。将心理训练纳入“三个必训”体系,借助击打宣泄、音乐放松、沙盘游戏等心理训练设备,开展民警日常心理行为训练,舒缓心理疲劳,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应激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深入基层和战时前线,开展各项团体心理辅导和训练活动。同时,依托公安部和地方公安机关“心理训练基地”,分批次对各级领导和一线民警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学知识培训。

  ⑶开展民警个体疏导和团体辅导。开展一对一个体心理咨询,开通热线、邮箱、QQ等渠道,开展面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和网络咨询。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帮助心理比较健康、无明显心理冲突、能基本适应环境的民警提升主观幸福感、自尊、乐观、希望等心理资源,促进个人成长;帮助心理比较健康、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种烦恼和心理冲突的民警舒缓压力,培育积极心态、认知,提高适应能力;指导、介绍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民警及家属及时就医,并跟进、辅助缓解症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以分局、处、科及小组为单位,通过团体辅导,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互动和情感表达,提高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⑷提供民警工作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突发事件后的心理支持。

  ⑸开展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根据民警的战时状态,开通民警心理健康热线、心理在线答疑,有针对性地开展身心放松训练、减压讲座等战时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参战民警的心理抗压能力。对遇有亲人病故、婚恋受挫、生病受伤、家庭纠纷等情况的民警进行心理疏导和困难帮扶,解除其后顾之忧。

  ⑹建立、完善危机干预制度。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积极开展识别、预防控制,借助社会和高校心理专家资源,开展危机干预,并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心理工作人员队伍,并逐渐健全启动心理危机干预的后续工作。

  ⑺建设民警心理健康网。依托关内现有心理网站资源,开设民警心理服务专栏,充实和丰富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内容,增强生活性、趣味性,贴近民警的生活。

  ⑻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广泛利用网络、邮件、短信、简报、专栏、微博、微信等宣传渠道和形式,组织民警健康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为民警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民警树立心理健康保健意识,提升民警自我价值感。组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办心理保健知识讲座。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入警、升督培训及科长初任培训内容。

  ⑼完善心理服务相关工作机制。制定服务规范,创建服务长效机制。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规范、明确心理服务机构职能及工作程序,为民警、员工及家属提供有效规范的服务。建立心理支持工作人才库,在综合考虑、筛选的基础上重点培养骨干。加强心理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加强专、兼职心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坚持外界辅导与自我成长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定期组织参加警务心理支持专业培训,聘请心理专家对专、兼职心理服务人员及政工科长讲授民警心理特点和心理支持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和针对性,承担起本单位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和个案辅导工作。

  ⑽落实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专项经费。根据工作实际,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心理健康工作场所,悬挂醒目的心理健康服务标识、标牌,逐步配备心理训练和减压等专业仪器。

  2.通过科学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高效、合作的工作环境,为民警提供个人职业成长的平台,进而提高成就动机和职业满足感,形成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缓解民警身心压力。

  ⑴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引导民警走业务能手、专家型发展路线,避免挤职务晋升的独木桥。

  ⑵全面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严谨科学的决策制度、公正客观的用人制度、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和严格明确的责任制度,使队伍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

  ⑶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奖励力度,及时肯定民警工作中的成绩,在侧重精神鼓励的同时不忽视物质鼓励。

  ⑷科学合理地配置警力,爱护民警,科学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加班,节省警力资源。

  ⑸加大警务保障力度,在办案经费、出警补助及高科技配备等方面提供保障,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减少办案以外的内耗。

  (二)社会和家庭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1.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有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红段子短信、开放日等形式,及时宣传缉私工作的性质、任务,颂扬缉私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以强大的舆论弘扬缉私警察的道德风范,使缉私警察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在民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整顿队伍,清除害群之马,纯洁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2.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劝导必不可少。在原有“家属座谈会”基础上,定期组织民警家属来我局参观局史室、警官俱乐部,开展座谈,组织家属开放日,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文体活动,使民警家属更加了解民警在打击走私、保卫国门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他们的职业和贡献感到自豪,对他们的付出多加理解,让他们少一份对家庭的愧疚和后顾之忧、多一份支持和动力。

  (三)民警个人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的对策

  1.学习心理保健知识,通过个人成长和人格完善,提高自我价值感。鼓励民警主动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心理讲座和培训,通过发放的《公安民警心理自我调节手册》及心理保健邮件学习心理学知识,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心理行为训练,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行为模式,掌握自我调节方法,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自我价值感,增加心理资本。

  2. 主动充电,更新业务知识,提高执法水平,增强信心,减少承受心理压力的机会。目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是民警工作压力形成较为突出的原因之一。缉私工作要求民警具备与岗位相一致的业务技能,并灵活运用,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减少和避免因力不从心、效率降低甚至发生执法过错导致的巨大压力。

  3.通过体能训练,增强身体素质,以适应公安工作对身体和心理产生的压力。民警应积极参加单位“五个一”工程中的每周警务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一方面,可以锻炼民警的意志品质,提高感知敏锐度和观察能力,增强果断性、持久性、毅力、耐力,减少、改善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奠定良好生理基础,以适应高强度的缉私工作对身体的要求,避免体力透支导致的不自信和畏难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如形成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有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及苗头,对改善睡眠质量也有很大帮助。通过篮球赛等团体体育项目,可以培养民警团结、合作的行为模式,提高集体荣誉感和队伍战斗力。

  
主管单位:365滚球网  联系地址:山东省德州市新城综合楼1039室
电话:0534-2687119 联系人: 孙建凯 电邮: dzkads@163.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51107号 电子证书 网站地图